MagSafe重生

無線充電翻身?


2020年10月14日,新一代iPhone在眾所期待下登場,蘋果同步釋出MagSafe,始終成不了氣候的無線充電可望擺脫雞肋角色?


10年磨不出一把像樣的劍

無線充電相關標準制定距今雖已超過10年,即使具有安全、方便的特點,卻因充電速度慢、充電位置不易對準、成本高、發熱及電池壽命耗損快等諸多缺點而仍難以取代有線充電。直到蘋果公司(APPLE)在發表最新一代iPhone 12的同時也推出MagSafe無線充電技術,使得亟欲擺脫充電線束縛的Smartphone使用者再度燃起一絲希望。





詞窮?

產品名稱再回收使用

useMyKeyWord

事實上,「MagSafe」這個名字並非第一次出現在蘋果產品,直到2015年被單一USB Type-C插頭取代前,早在2006年,蘋果即針對筆記型電腦推出名為MagSafe的電源插頭,經由磁吸力將插頭與電腦結合並進行充電,一但電源線受到外力拉扯,電源插頭會輕易從電腦上的接口脫落,如蜥蜴斷尾求生般,避免電腦因與電源線緊密結合而受到拉扯波及甚至摔落。


本次蘋果再度使用MagSafe為新iPhone的Qi無線充電技術產品命名,共通點就在利用磁吸功能解決原本無線充電「對不準」的老毛病,進而改善充電效率。此外,充電器頭也換成現時主流的USB-C,搭配蘋果原廠20W充電頭,最高可達15W無線快充。

useMyKeyWord


15W無線快充?

先看開箱文吧

雖然經過實測後發現,並非整個無線充電過程都能維持在15W的速度充電,並且從零充到滿需花費4小時以上;甚至還有磁吸力太強、無法輕鬆用單手從充電盤上取走手機等問題。

但專家也表示,蘋果每次推出新品很大一個特色就是不會一次把規格做到最高,並經由一代接一代推陳出新下擴大相關生態圈;「最好用」或「CP值最高」也向來非蘋果產品為人稱道之處。蘋果產品總負責把某個概念炒紅,再由非蘋陣營競相在規格上競逐,連帶讓相關供應鏈雨露均霑。




無線充電概念股

useMyKeyWord
useMyKeyWord

若要說到台股中真正交貨蘋果MagSafe的供應鏈還真的屈指可數,就算是「正蘋果軍」,來自MagSafe無線充電的營收貢獻仍小。其中,軸承廠新日興(3376)2020年底也開始小量出貨MagSafe無線充電新品,但因產品單價較高,市場仍在觀察初期銷售,法人推估相關營收約個位數佔比。匯鑽科(8431)除了出Magsafe插頭電鍍件也出非蘋,第一季已開始交貨、第二季預期出貨量會再提升,但加總起來約佔2021年營收1成以內。


useMyKeyWord

至於在出給非Magsafe的非蘋無線充電供應鏈廠商中,被動元件奇力新(2456)的整合式被動元件(IPD)也以無線充電模組切入無線充電領域,主要出陸系廠商,除了消費品、也開始接觸車用,但估計營收僅在5%以下。立隆電(2472)則更聚焦在車用無線充電領域,但相較消費性電子的大量,營收佔比也非常小。


useMyKeyWord
useMyKeyWord

半導體方面,目前無線充電晶片製造多採用8吋廠成熟製程,受惠股包含台積電(2330)、聯電(2303)、世界(5347),封裝則會用到SMT、QFN技術,日月光投控(3711)、超豐(2441)也有支援。不過,上述各家公司規模龐大且產品多元,無線充電晶片佔營收比重相當微小,甚至連1%都不到。


useMyKeyWord

非蘋無線充電晶片設計,包括盛群(6202)、凌通(4952)、新唐(4919)、迅杰(6243)、九齊(6494)均有供應MCU微控制器用於非蘋無線充電板,由於MCU產品應用面分散,因此無線充電對於相關公司營收佔比皆在5%以內。


整體來看,由於MagSafe剛起步,相關公司多停留在實質營收貢獻仍小的概念股階段,能帶來多大效應仍需時間觀察。



製作小組

記者|邱建齊

設計|蔡涵綸